分類目錄

什么是馬自達(dá)E型引擎?

2018-02-08 13:05:45·  來源:汽車百科
馬自達(dá)E族引擎是1980年代由日本馬自達(dá)汽車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往復(fù)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屬于C族引擎的改良版。概要馬自達(dá)E族引擎之排氣量分別從1.1L至1.5L不等,全部皆為SOHC之汽門機(jī)構(gòu)、正時鏈條帶動及八汽門設(shè)計。E1型排氣量1,136c.c.
馬自達(dá)E族引擎是1980年代由日本馬自達(dá)汽車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往復(fù)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屬于C族引擎的改良版。

概要
馬自達(dá)E族引擎之排氣量分別從1.1L至1.5L不等,全部皆為SOHC之汽門機(jī)構(gòu)、正時鏈條帶動及八汽門設(shè)計。

E1型
排氣量1,136c.c.的E1型引擎,缸徑77mm、沖程61mm,最大馬力56ps / 5,750rpm,最大扭力8.0kg·m / 3,500rpm。此顆引擎未曾出現(xiàn)在日本與澳洲市場,由于稅金級距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在某些國家地區(qū)。
車型:
1980年-1982年:第五代323
1980年-1982年:第一代福特Laser

E3型

排氣量1,296c.c.的E3型引擎雖然缸徑同樣為77mm,沖程卻延長至69.6mm。海外版可榨出最大馬力67ps / 5,750rpm、最大扭力9.6kg·m / 3,500rpm;日規(guī)版則是最大馬力74ps / 5,500rpm、最大扭力10.5kg·m / 3,500rpm。
車型:
1980年-1985年:第五代323
1980年-1985年:第一代福特Laser
1981年-1986年:馬自達(dá)GLC(323的海外版名稱)

E5型
E5型的排氣量1,490c.c.,77mm的缸徑不變,沖程為80mm。海外版馬力可輸出72ps / 5,500rpm,扭力為11.2kg·m / 3,500rpm;日規(guī)版則是最大馬力85ps / 5,500rpm、最大扭力12.3kg·m / 3,500rpm。
車型:
1980年-1985年:第五代323
1980年-1985年:第一代福特Laser
1981年-1986年:馬自達(dá)GLC(第五代323的海外版名稱)
1983年-1986年:第三代Bongo

E5F型
E5F型是一具改良型引擎,搭配EGI燃油噴射系統(tǒng),1982年起僅于日本市場使用。

E5S型

E5S型搭配了兩個化油器,故可獲得更高的壓縮比,最大馬力79ps / 5,500rpm,扭力為11.9kg·m / 3,500rpm,僅限于某些特定市場使用。

E5T型
馬自達(dá)E族引擎
E5T型引擎

在E5型的基礎(chǔ)加上EG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及渦輪增壓系統(tǒng)(未含中冷器)就成了E5T型引擎,這具引擎于1983年起正式供應(yīng)日本當(dāng)?shù)厥袌觥K捎昧巳毡臼◢u播磨重工業(yè)制造的VJ1型渦輪,可榨出115ps / 5,800rpm的最大馬力、16.5kg·m / 3,500rpm的最大扭力。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包括安裝由三菱汽車供應(yīng)的綜合爆震感知器,以及多點(diǎn)燃油噴射系統(tǒng)。
這具引擎是馬自達(dá)汽車發(fā)展的第一具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許多新式科技后來促成了B6T型渦輪引擎的發(fā)展。車型:
1982年-1985年:第五代323,XGi-R Turbo款
1982年-1985年:第一代福特Laser,S Turbo款

E5T Carb型
這具E5T Carb型引擎是E5型的渦輪增壓化油器版本,搭載于1985年6月在澳洲和新西蘭上市、限量300部的福特Laser特別仕樣車上。起初以E5S型引擎搭配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株式會社的RHB52型渦輪增壓器,后來改成Solex 32 DIS型渦輪。后來為了防止使用者加入低辛烷值的汽油而造成引擎損壞,而加入電子點(diǎn)火系統(tǒng)和爆震感知器。由于化油器難以保養(yǎng),有些車主后來會動手改裝,移除化油器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