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目錄
-
- 什么是ECU發(fā)動機控制器?
- 寶馬BMW S14直列四缸引擎
- 什么是BMW S65自然吸氣V8雙凸輪軸32氣門引擎
- BMW M54系列直列六缸汽油引擎
- 寶馬BMW M52引擎發(fā)展歷史及配套車型
- 寶馬BMW M50引擎發(fā)展歷史及配套車型
- 寶馬BMW 801發(fā)動機性能參數(shù)
- 什么是豐田MZ系列引擎?
- 電子式無級變速自排系統(tǒng)的運作原理和優(yōu)缺點
- 什么是雙速切換裝置Dual-range
- 什么是斯巴魯FB型發(fā)動機?
- 什么是斯巴魯FA型發(fā)動機?
- 斯巴魯EZ型發(fā)動機介紹
- 斯巴魯EN型發(fā)動機詳細介紹
- 什么是斯巴魯EL型發(fā)動機?
最新信息
新能源商用汽車電驅(qū)動橋技術(shù)
2018-05-11 09:26
什么是豐田生產(chǎn)方式?
2018-03-29 10:58
豐田精益生產(chǎn)及豐田的TPS系統(tǒng)
2018-03-29 10:51
汽車傳動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解析
2018-02-26 14:46
汽車ECU的前世今生 ECU淺析
2018-02-25 15:49
首頁 > 汽車發(fā)動機技術(shù) > 正文
什么是馬自達B型引擎?
馬自達B型引擎是由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往復(fù)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排氣量分別從1.1L至1.8L不等,氣門機構(gòu)分成單頂置凸輪軸(single overhead camshaft,縮寫成SOHC)與雙頂置凸輪軸(double overhead camshafts,縮寫成DOHC
馬自達B型引擎是由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往復(fù)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排氣量分別從1.1L至1.8L不等,氣門機構(gòu)分成單頂置凸輪軸(single overhead camshaft,縮寫成SOHC)與雙頂置凸輪軸(double overhead camshafts,縮寫成DOHC)二種。此系列引擎采用“不干涉”設(shè)計,意味著萬一正時皮帶斷裂時不會損壞活塞或閥門。由于閥門采開放式設(shè)計,燃燒室(combustion chamber)深度與活塞頂冠的形狀在任何可能的活塞位置保留足夠的間隙給開啟的閥門。
B1型
排氣量1,138c.c.的B1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68.0 毫米和 78.4 毫米,氣門機構(gòu)屬于單頂置凸輪軸、8閥門之設(shè)計,其中1991年至1995年間在歐洲銷售的馬自達121B1型引擎設(shè)有燃油噴射裝置。車型:
1986年-1993年:第二代121
1986年-2000年:起亞Pride
BJ型
排氣量1,290c.c.的BJ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67.5 毫米,氣門機構(gòu)屬于雙頂置凸輪軸、16氣門之設(shè)計。這具引擎裝有馬自達EGi單點燃油噴射裝置,最大馬力為88ps / 7,000rpm、最大扭力98.1N·m / 4,500rpm。車型:
1986年-1993年:第一代福特Festiva:僅限于日本市場的GT-X及GT-A等級
B3型

B3E型引擎
排氣量1,324c.c.的B3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1.0 毫米和 83.6 毫米,區(qū)分成以下幾種版本:
B3-M型:采SOHC、16氣門設(shè)計,搭配電子控制式化油器的基本型,最大馬力為76ps / 6,500rpm、最大扭力10.3kg·m / 4,000rpm。
B3-MI型:采SOHC、16氣門設(shè)計,配有EGI-S燃油噴射系統(tǒng),壓縮比9.4:1,最大馬力79ps / 6,500rpm、峰值扭力10.5kg·m / 4,000rpm。
B3-E型:采SOHC、8氣門設(shè)計,搭配改良過的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壓縮比9.4:1,最大馬力67hp / 5,200rpm、峰值扭力99N·m / 3,700rpm。
B3-ME型:采SOHC、16氣門設(shè)計,搭配改良過的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壓縮比9.4:1,最大馬力8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1.2kg·m / 4,000rpm。
車型:
1985年-1989年:第六代323
1986年-1993年:第一代福特Festiva / 第二代121
1986年-2000年:起亞Pride
1987年-1989年:第二代福特Laser
1989年-1993年:馬自達Sao Penza
1990年-1998年:Autozam Revue / 第三代121
1993年-1996年:福特Aspire / 起亞Avella
1996年-2002年:第一代Demio / 第四代121
8V SOHC型式
排氣量1,498c.c.的B5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此型式引擎直到1994年為止停產(chǎn)。
16V SOHC型式
排氣量1,498c.c.的B5-MI型缸徑和沖程同樣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只是從8閥門改成16閥門,且配有EGi單點燃油噴射系統(tǒng)。最大馬力88ps / 6,500rpm,最大扭力12.0kg·m / 4,000rpm。此外,配有電子式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稱作B5-ME型,最大馬力10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0kg·m / 4,500rpm。
16V DOHC型式
排氣量1,498c.c.的B5-DE型缸徑和沖程也是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最大馬力10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5,000rpm,僅于日本境內(nèi)使用,且汽缸頭與進氣口經(jīng)過改良。后來1994年第七代323曾出過“Interplay X”車型,搭載一具名為B5-ZE型引擎,最大馬力125ps / 7,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6,000rpm。
B6型
B6型的排氣量為1,597c.c.,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乃自B3型擴缸而來,可區(qū)分成幾個亞型:
B6-E型:采8氣門SOHC設(shè)計,搭配EGI-M燃油噴射系統(tǒng),最大馬力82hp / 5,000rpm,最大扭力92lbs-ft / 2,500rpm。
B6-M型:采SOHC、16閥門設(shè)計,配有電子控制式化油器,最大馬力91ps / 6,500rpm,峰值扭力13.0kg·m / 3,000rpm。搭載于第七代323的全時4WD車型上。
此外,在日本與澳洲市場另有一具搭配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B6F型引擎。
車型: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1987年-1989年:第一代水星Tracer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 323 Astina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的全時4WD車型
1991年-1998年:馬自達MX-3
1992年-1999年:Xedos 6
B6-2E型
排氣量1,597c.c.、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2E型也稱作B6-ME型,這具引擎屬于B6-E型的亞型,采SOHC、16閥門之設(shè)計,配備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可榨出88hp / 5,000rpm的馬力及130N·m / 4,000rpm的扭力。車型:
1989年-1995年:第三代福特Laser
1991年-1994年:水星Capri
1991年-1998年:馬自達MX-3
B6T型
排氣量1,597c.c.、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T型,附渦輪增壓與中冷器、16閥門DOHC、燃油噴射系統(tǒng)。受限于各國家汽車廢氣排放標準的不同,其馬力輸出被調(diào)校得不一樣:
北美洲市場:最大馬力132hp、最大扭力184N·m。
日本市場:最大馬力14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9.0kg·m / 5,000rpm。
除了4WD車型外,也搭載于FF。車型:
1987年-1996年:Familia GT-A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TX3 Turbo
1991年-1994年:第三代水星Capri
B6D型
第三代B6D型引擎
B6D型的排氣量、缸徑和沖程皆與B6T型一樣,亦采16閥門DOHC及燃油噴射系統(tǒng)設(shè)計,但是沒有渦輪增壓裝置。這是馬自達首款配備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tǒng)之引擎,并于1989年改良引擎壓縮比、汽缸頭與進氣系統(tǒng)。而第三代的B6D型引擎則具有鋁合金汽缸蓋、VLIM(variable length intake manifold之縮寫)可變長度進氣岐管、壓縮比調(diào)至9:1,最大馬力107hp。車型:
第一代:
1985年-1994年:第六代323
1987年-1990年:馬自達Etude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第二代:
1985年-1994年:第六代323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1991年-1994年;第三代水星Capri
1994年-1998年:馬自達MX-3小改款
1993年-1997年:馬自達Lantis
B6-ZE(RS)型
B6-ZE型的排氣量、缸徑和沖程皆與B6T型一樣,亦采16氣門DOHC設(shè)計,搭配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本體結(jié)構(gòu)為鋁合金汽缸頭、輕量化的曲軸與飛輪,故轉(zhuǎn)速紅線區(qū)可達7,200rpm。此外,鋁制油底殼與散熱片亦為其特殊之處。日規(guī)版B6-ZE型引擎之壓縮比為9.4:1,可榨出120ps / 6,500rpm的最大馬力與14.0kg·m / 5,500rpm的扭力峰值。車型:
1989年-1993年:第一代MX-5
1998年-2005年:第二代MX-5
B8型
排氣量1,839c.c.的B8型引擎不但自B6型擴缸而來,且使用全新的汽缸體及加大汽缸空間,使得缸徑和沖程達到 83 毫米和 85 毫米。此型引擎采SOHC設(shè)計,8閥門稱作B8-E型、16閥門稱作B8-ME型。此具引擎具有油壓汽門間隙調(diào)整器(hydraulic lash adjuster)、正時皮帶驅(qū)動的凸輪軸、8.9:1的壓縮比、最高6,000rpm的轉(zhuǎn)速以及多點燃油噴射系統(tǒng)等。依各地市場之不同法規(guī),引擎出力被調(diào)校成:
北美洲地區(qū):最大馬力103hp / 5,500rpm、最大扭力111lbs-ft / 4,000rpm。
歐洲地區(qū):最大馬力102hp / 5,300rpm、最大扭力148N·m / 4,000rpm。
澳洲、新西蘭地區(qū):最大馬力102hp / 5,500rpm、最大扭力109lbs-ft / 4,000rpm。
車型: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BP型
排氣量同樣是1,839c.c.的BP型其實就是DOHC版的B8型引擎,含有鍛造曲軸、活塞燃油噴嘴、鋁油底殼與散熱片、7,000rpm的轉(zhuǎn)速紅線區(qū)(但日規(guī)達到7,200rpm),以及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tǒng)。日規(guī)版BP-ZE型之最大馬力133hp / 7,000rpm,峰值扭力16.0kg·m / 4,500rpm。車型包括: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 Protegé / Protegé GT(加拿大)
1989年-1990年:Familia Infini
1989年-1994年:Eunos 100 / 323 Astina
1989年-1998年:第一代MX-5
1993年-1997年:馬自達Lantis
1989年-1995年:第三代福特Laser TX3
1991年-1996年:第二代福特Escort
1991年-1996年:第二代水星Tracer
1992年-1997年:第一代起亞Sephia
1995年-2002年:鈴木Esteem(歐洲)
BPT型
在BP型引擎上另外安裝渦輪增壓器與中冷器,便成了BPT型引擎。針對日本市場調(diào)校的最大出力為18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4.2kg·m / 4,000rpm,可是到了歐洲市場卻只剩下166ps / 5,500rpm的最大馬力、219N·m / 3,000rpm的扭力峰值。
代號“RHB5 VJ20型”的渦輪增壓器乃由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制造,此具引擎尚包含側(cè)置式中冷器、330c.c.高阻抗黑頂噴油嘴等。原廠設(shè)定ECU行車電腦的boost cut值為11P.S.I.。BPT型僅搭載于馬自達Familia GT-X和福特Laser的四輪驅(qū)動車型,且配置前輪開放式差速器、后輪黏性耦合式LSD限滑差速器。車型:
1989年-1994年:Familia GT-X
1989年-1994年:第三代福特Laser TX3 Turbo / 4WD(澳洲市場)
2003年-2005年:第二代MX-5日本限量版
BPD型
一般被坊間稱作“BP2型”的BPD型,事實上就是改良版的BP型引擎(所以BP型又被車迷叫做“BP1型”)。該具引擎具有較大的曲軸、活塞燃油噴嘴、主軸承支撐板、更好的進氣口和排氣埠;此外它也是俗稱“大渦輪增壓”的變種,因為采用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制造的RHF6CB型水冷式渦輪增壓器。除了經(jīng)過強化的引擎內(nèi)壁,尚有鈉冷卻排氣門、加大的前置式中冷器、440c.c.低阻抗噴油嘴,使得這具引擎最大馬力達21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5.5kg·m / 4,500rpm。車型:
1992年-1994年:Familia GT-R
1992年-1994年:Familia GT-Ae
BP-4W型
1999年馬自達公司改良了BP型引擎,稱之為BP-4W型,但在日本當?shù)胤Q作BP-ZET型。首先,原來裝置在BP型引擎排氣凸輪背面、具有霍爾效應(yīng)的雙凸輪角度感應(yīng)器,被拆分成兩個并移至排氣凸輪前方:一個在進氣凸輪齒輪上,另一個被裝在曲軸皮帶盤旁的油泵。其次是改變進氣口的角度,故流動汽缸蓋更佳。
2003年12月日本推出的Roadster Turbo,在美國稱呼為Mazdaspeed MX-5。此具BP-4W型引擎搭配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制造的RHF5 VJ35型渦輪增壓器,以及VTCS(Variable Tumble Control System之縮寫)可變渦流控制系統(tǒng),可輸出最大馬力172ps / 6,000rpm,最大扭力21.3kg·m / 5,500rpm。由0加速至60mph僅需6.4秒,最高時速可達203km/hr。車型:
1998年-2000年:第二代MX-5
2003年-2005年:Roadster Turbo(日本) / Mazdaspeed MX-5(美國、加拿大等)
BP-Z3型
最先在2000年7月搭載于小改款第二代MX-5上的BP-Z3型(有時也被稱作BP-VE型),亦是BP型引擎的改良版。該具引擎舍棄舊式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tǒng),改導(dǎo)入新研發(fā)之S-VT(Sequential Valve Timing)序列式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新一代的Z型引擎便由此具引擎陸續(xù)改良而來。車型:
2000年-2005年:小改款的第二代MX-5
2001年:MX-5 SP(澳洲)
B1型
排氣量1,138c.c.的B1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68.0 毫米和 78.4 毫米,氣門機構(gòu)屬于單頂置凸輪軸、8閥門之設(shè)計,其中1991年至1995年間在歐洲銷售的馬自達121B1型引擎設(shè)有燃油噴射裝置。車型:
1986年-1993年:第二代121
1986年-2000年:起亞Pride
BJ型
排氣量1,290c.c.的BJ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67.5 毫米,氣門機構(gòu)屬于雙頂置凸輪軸、16氣門之設(shè)計。這具引擎裝有馬自達EGi單點燃油噴射裝置,最大馬力為88ps / 7,000rpm、最大扭力98.1N·m / 4,500rpm。車型:
1986年-1993年:第一代福特Festiva:僅限于日本市場的GT-X及GT-A等級
B3型

B3E型引擎
排氣量1,324c.c.的B3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1.0 毫米和 83.6 毫米,區(qū)分成以下幾種版本:
B3-M型:采SOHC、16氣門設(shè)計,搭配電子控制式化油器的基本型,最大馬力為76ps / 6,500rpm、最大扭力10.3kg·m / 4,000rpm。
B3-MI型:采SOHC、16氣門設(shè)計,配有EGI-S燃油噴射系統(tǒng),壓縮比9.4:1,最大馬力79ps / 6,500rpm、峰值扭力10.5kg·m / 4,000rpm。
B3-E型:采SOHC、8氣門設(shè)計,搭配改良過的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壓縮比9.4:1,最大馬力67hp / 5,200rpm、峰值扭力99N·m / 3,700rpm。
B3-ME型:采SOHC、16氣門設(shè)計,搭配改良過的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壓縮比9.4:1,最大馬力8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1.2kg·m / 4,000rpm。
車型:
1985年-1989年:第六代323
1986年-1993年:第一代福特Festiva / 第二代121
1986年-2000年:起亞Pride
1987年-1989年:第二代福特Laser
1989年-1993年:馬自達Sao Penza
1990年-1998年:Autozam Revue / 第三代121
1993年-1996年:福特Aspire / 起亞Avella
1996年-2002年:第一代Demio / 第四代121
8V SOHC型式
排氣量1,498c.c.的B5型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此型式引擎直到1994年為止停產(chǎn)。
16V SOHC型式
排氣量1,498c.c.的B5-MI型缸徑和沖程同樣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只是從8閥門改成16閥門,且配有EGi單點燃油噴射系統(tǒng)。最大馬力88ps / 6,500rpm,最大扭力12.0kg·m / 4,000rpm。此外,配有電子式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稱作B5-ME型,最大馬力10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0kg·m / 4,500rpm。
16V DOHC型式
排氣量1,498c.c.的B5-DE型缸徑和沖程也是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最大馬力10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5,000rpm,僅于日本境內(nèi)使用,且汽缸頭與進氣口經(jīng)過改良。后來1994年第七代323曾出過“Interplay X”車型,搭載一具名為B5-ZE型引擎,最大馬力125ps / 7,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6,000rpm。
B6型
B6型的排氣量為1,597c.c.,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乃自B3型擴缸而來,可區(qū)分成幾個亞型:
B6-E型:采8氣門SOHC設(shè)計,搭配EGI-M燃油噴射系統(tǒng),最大馬力82hp / 5,000rpm,最大扭力92lbs-ft / 2,500rpm。
B6-M型:采SOHC、16閥門設(shè)計,配有電子控制式化油器,最大馬力91ps / 6,500rpm,峰值扭力13.0kg·m / 3,000rpm。搭載于第七代323的全時4WD車型上。
此外,在日本與澳洲市場另有一具搭配燃油噴射系統(tǒng)的B6F型引擎。
車型: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1987年-1989年:第一代水星Tracer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 323 Astina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的全時4WD車型
1991年-1998年:馬自達MX-3
1992年-1999年:Xedos 6
B6-2E型
排氣量1,597c.c.、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2E型也稱作B6-ME型,這具引擎屬于B6-E型的亞型,采SOHC、16閥門之設(shè)計,配備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可榨出88hp / 5,000rpm的馬力及130N·m / 4,000rpm的扭力。車型:
1989年-1995年:第三代福特Laser
1991年-1994年:水星Capri
1991年-1998年:馬自達MX-3
B6T型
排氣量1,597c.c.、缸徑和沖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T型,附渦輪增壓與中冷器、16閥門DOHC、燃油噴射系統(tǒng)。受限于各國家汽車廢氣排放標準的不同,其馬力輸出被調(diào)校得不一樣:
北美洲市場:最大馬力132hp、最大扭力184N·m。
日本市場:最大馬力14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9.0kg·m / 5,000rpm。
除了4WD車型外,也搭載于FF。車型:
1987年-1996年:Familia GT-A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TX3 Turbo
1991年-1994年:第三代水星Capri
B6D型
第三代B6D型引擎
B6D型的排氣量、缸徑和沖程皆與B6T型一樣,亦采16閥門DOHC及燃油噴射系統(tǒng)設(shè)計,但是沒有渦輪增壓裝置。這是馬自達首款配備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tǒng)之引擎,并于1989年改良引擎壓縮比、汽缸頭與進氣系統(tǒng)。而第三代的B6D型引擎則具有鋁合金汽缸蓋、VLIM(variable length intake manifold之縮寫)可變長度進氣岐管、壓縮比調(diào)至9:1,最大馬力107hp。車型:
第一代:
1985年-1994年:第六代323
1987年-1990年:馬自達Etude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第二代:
1985年-1994年:第六代323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1991年-1994年;第三代水星Capri
1994年-1998年:馬自達MX-3小改款
1993年-1997年:馬自達Lantis
B6-ZE(RS)型
B6-ZE型的排氣量、缸徑和沖程皆與B6T型一樣,亦采16氣門DOHC設(shè)計,搭配EFI燃油噴射系統(tǒng)。本體結(jié)構(gòu)為鋁合金汽缸頭、輕量化的曲軸與飛輪,故轉(zhuǎn)速紅線區(qū)可達7,200rpm。此外,鋁制油底殼與散熱片亦為其特殊之處。日規(guī)版B6-ZE型引擎之壓縮比為9.4:1,可榨出120ps / 6,500rpm的最大馬力與14.0kg·m / 5,500rpm的扭力峰值。車型:
1989年-1993年:第一代MX-5
1998年-2005年:第二代MX-5
B8型
排氣量1,839c.c.的B8型引擎不但自B6型擴缸而來,且使用全新的汽缸體及加大汽缸空間,使得缸徑和沖程達到 83 毫米和 85 毫米。此型引擎采SOHC設(shè)計,8閥門稱作B8-E型、16閥門稱作B8-ME型。此具引擎具有油壓汽門間隙調(diào)整器(hydraulic lash adjuster)、正時皮帶驅(qū)動的凸輪軸、8.9:1的壓縮比、最高6,000rpm的轉(zhuǎn)速以及多點燃油噴射系統(tǒng)等。依各地市場之不同法規(guī),引擎出力被調(diào)校成:
北美洲地區(qū):最大馬力103hp / 5,500rpm、最大扭力111lbs-ft / 4,000rpm。
歐洲地區(qū):最大馬力102hp / 5,300rpm、最大扭力148N·m / 4,000rpm。
澳洲、新西蘭地區(qū):最大馬力102hp / 5,500rpm、最大扭力109lbs-ft / 4,000rpm。
車型: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BP型
排氣量同樣是1,839c.c.的BP型其實就是DOHC版的B8型引擎,含有鍛造曲軸、活塞燃油噴嘴、鋁油底殼與散熱片、7,000rpm的轉(zhuǎn)速紅線區(qū)(但日規(guī)達到7,200rpm),以及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tǒng)。日規(guī)版BP-ZE型之最大馬力133hp / 7,000rpm,峰值扭力16.0kg·m / 4,500rpm。車型包括: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 Protegé / Protegé GT(加拿大)
1989年-1990年:Familia Infini
1989年-1994年:Eunos 100 / 323 Astina
1989年-1998年:第一代MX-5
1993年-1997年:馬自達Lantis
1989年-1995年:第三代福特Laser TX3
1991年-1996年:第二代福特Escort
1991年-1996年:第二代水星Tracer
1992年-1997年:第一代起亞Sephia
1995年-2002年:鈴木Esteem(歐洲)
BPT型
在BP型引擎上另外安裝渦輪增壓器與中冷器,便成了BPT型引擎。針對日本市場調(diào)校的最大出力為18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4.2kg·m / 4,000rpm,可是到了歐洲市場卻只剩下166ps / 5,500rpm的最大馬力、219N·m / 3,000rpm的扭力峰值。
代號“RHB5 VJ20型”的渦輪增壓器乃由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制造,此具引擎尚包含側(cè)置式中冷器、330c.c.高阻抗黑頂噴油嘴等。原廠設(shè)定ECU行車電腦的boost cut值為11P.S.I.。BPT型僅搭載于馬自達Familia GT-X和福特Laser的四輪驅(qū)動車型,且配置前輪開放式差速器、后輪黏性耦合式LSD限滑差速器。車型:
1989年-1994年:Familia GT-X
1989年-1994年:第三代福特Laser TX3 Turbo / 4WD(澳洲市場)
2003年-2005年:第二代MX-5日本限量版
BPD型
一般被坊間稱作“BP2型”的BPD型,事實上就是改良版的BP型引擎(所以BP型又被車迷叫做“BP1型”)。該具引擎具有較大的曲軸、活塞燃油噴嘴、主軸承支撐板、更好的進氣口和排氣埠;此外它也是俗稱“大渦輪增壓”的變種,因為采用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制造的RHF6CB型水冷式渦輪增壓器。除了經(jīng)過強化的引擎內(nèi)壁,尚有鈉冷卻排氣門、加大的前置式中冷器、440c.c.低阻抗噴油嘴,使得這具引擎最大馬力達21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5.5kg·m / 4,500rpm。車型:
1992年-1994年:Familia GT-R
1992年-1994年:Familia GT-Ae
BP-4W型
1999年馬自達公司改良了BP型引擎,稱之為BP-4W型,但在日本當?shù)胤Q作BP-ZET型。首先,原來裝置在BP型引擎排氣凸輪背面、具有霍爾效應(yīng)的雙凸輪角度感應(yīng)器,被拆分成兩個并移至排氣凸輪前方:一個在進氣凸輪齒輪上,另一個被裝在曲軸皮帶盤旁的油泵。其次是改變進氣口的角度,故流動汽缸蓋更佳。
2003年12月日本推出的Roadster Turbo,在美國稱呼為Mazdaspeed MX-5。此具BP-4W型引擎搭配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制造的RHF5 VJ35型渦輪增壓器,以及VTCS(Variable Tumble Control System之縮寫)可變渦流控制系統(tǒng),可輸出最大馬力172ps / 6,000rpm,最大扭力21.3kg·m / 5,500rpm。由0加速至60mph僅需6.4秒,最高時速可達203km/hr。車型:
1998年-2000年:第二代MX-5
2003年-2005年:Roadster Turbo(日本) / Mazdaspeed MX-5(美國、加拿大等)
BP-Z3型
最先在2000年7月搭載于小改款第二代MX-5上的BP-Z3型(有時也被稱作BP-VE型),亦是BP型引擎的改良版。該具引擎舍棄舊式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tǒng),改導(dǎo)入新研發(fā)之S-VT(Sequential Valve Timing)序列式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新一代的Z型引擎便由此具引擎陸續(xù)改良而來。車型:
2000年-2005年:小改款的第二代MX-5
2001年:MX-5 SP(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