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座椅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2024-07-30 08:44:49·  來源:Icona意柯那工業(yè)設計
 

汽車座椅作為與駕駛員身體直接接觸的部件,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大家不要以為座椅的設計很簡單,它在汽車設計中可是相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汽車座椅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圖片


設計座椅是汽車設計的第一步


在所有的汽車設計中,設計師們第一步都是先確定座椅的設計。準確點說,設計師們最先考慮的是車內(nèi)成員的坐姿。對于SUV車型來說,駕駛員的坐姿會更直立一些,位置也會更高;而對于轎車來說,駕駛員的坐姿會低很多,并且微微后仰;對于一些賽車(比如各級別的方程式),駕駛員其實是“躺”在車內(nèi)的。之所以要先設計座椅,是因為確定了駕駛員的坐姿以后,才能根據(jù)人體的H點來設計座椅,包括位置、造型、薄厚、可調(diào)角度等等。也只有確定了坐姿之后,方向盤、踏板、中控臺、車門等等這些位置才能夠最終確定。


圖片


不懂人體工程學還好意思聊座椅?


要想設計一款舒適的座椅,光靠各種理念來支撐肯定不行,重要的是得知道具體的人體數(shù)據(jù)。一般來說,設計師們會利用人體百分比模板來做參考。也就是說,設計出來的座椅可以讓絕大多數(shù)的人能夠正常乘坐。這個聽起來簡單,但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座椅設計的復雜了:


圖片


讓人腰酸背痛的座椅都是耍流氓


人體的脊柱是有自然S型彎曲的,也因此座椅靠背要設計成上半部分凹陷、下半部分突出的造型。一般來說,要想讓人坐起來比較舒適,座椅要對胸上部、后背中部和上部以及腰椎的下部有著比較強的支撐才可以。


圖片


座椅舒適度設計解決的不只是防疲勞


千萬別以為座椅舒適度指的就是長時間乘坐不會累,實際上,座椅設計時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應對加速度。對汽車來說,無論是急加速還是急轉(zhuǎn)彎,其縱向或是橫向的加速度基本可以達到0.7G、0.8G左右。因此,座椅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側(cè)向支撐,從而限制住駕駛員身體的來回移動,同時還要能夠消除在合成加速度狀態(tài)下車上成員的不適感。


圖片


座椅結(jié)構(gòu)看似簡單,研發(fā)周期卻很長


一般座椅由表層材質(zhì)、填充物、骨架、調(diào)節(jié)裝置和車身連接件構(gòu)成。雖然看似不是很復雜,但是由于座椅的使用頻度極高,又和安全息息相關(guān),因此每一部分在設計時都必須考慮到安全性及耐用度。所以座椅的研發(fā)周期很長,基本上跟整車是同步的。


圖片


中國目前還沒有自主研發(fā)座椅的實力


座椅是重要的安全部件,其性能由骨架、材料、樣式等因素綜合決定。這些都是極為專業(yè)的內(nèi)容,需要數(shù)據(jù)和開發(fā)經(jīng)驗的積累,也需要專業(yè)的實驗驗證設施和技術(shù)。以中國設計師、工程師目前所掌握的技術(shù)和經(jīng)驗來看,要想完全自主來進行座椅的研發(fā),確實是個比較困難的過程。


你以為面料就是簡單地包上各種材質(zhì)?


當然不是,像我們的Vulcano Titanium的座椅就是采用來自Poltrona Frau公司最負盛名的Alcantara和高級皮革材質(zhì)制成。而座椅的面料則是個單獨的專業(yè)。如何最大化地將一整塊皮子分塊?如何進行縫紉久坐后也不會破損?如何進行表面處理,使得座椅能夠耐刮擦、耐光照、并且可清洗?在極端環(huán)境下,如何保證座椅的耐用性?這些都是座椅在研發(fā)時需要考慮到的。

圖片


織物座椅雖然看上去Low,但也有優(yōu)點


很多人買車的時候非常抵觸織物座椅,認為會嚴重拉低車子的形象。但實際上,織物座椅也是有不少優(yōu)點的,比如透氣性。人坐在座椅上的時候,基本上與椅面是完全貼合的,這就造成了熱量散不出去,所以特別容易出汗。但是織物材質(zhì)的座椅就基本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同時,織物座椅的摩擦力非常大,可以很好地限制人在座椅上的滑動,在急轉(zhuǎn)彎或急剎車時不會出現(xiàn)危險。


圖片


座椅除了織物材質(zhì)就是真皮的嗎?


在車輛的配置表中,一般在座椅那欄會有兩種材質(zhì):織物和真皮??椢锊馁|(zhì)就不提了,但你所不知道的是,很多所謂的真皮座椅,其實并不是真皮。一般主機廠為了控制成本,會用一種叫做PVC的材質(zhì)來代替真皮,這種材質(zhì)透氣性不好,柔韌性差,摸上去也沒有真皮細膩的手感。不過比真皮容易打理,成本嘛,自然是低了不少。很多消費者又不懂,于是就被這種所謂的真皮蒙騙了。像寶馬、奧迪這樣的高端品牌中的低端車型,有可能采用的就是PVC材質(zhì)的座椅。


圖片


座椅構(gòu)造的變化


在1960年以前,主流的座椅內(nèi)部支撐構(gòu)造為卷線式彈簧,主要考慮到舒適性。但是,這種卷線式的彈簧的重量較大,并且很占空間,因此,設計師們研發(fā)出了S型彈簧,作為卷線式彈簧的替代。后來設計師們經(jīng)過多次的試驗后發(fā)現(xiàn),如果將卷線式和S型彈簧一起使用,既能提高舒適性,又能保證足夠的支撐,同時重量上也沒增加太多,因此這種并用的設計開始出現(xiàn)在一些高檔車型中。


圖片


座椅也需要考慮輕量化


座椅的體量比較大,也因此在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輕量化,當然前提是不能喪失安全性。比較直觀的方法是減少金屬材質(zhì)的運用,比如采用較薄較輕的材質(zhì),或是依靠打孔來減重,不過這需要進行大量的模擬分析計算,以確保座椅的安全性。


圖片


正常坐姿要能夠到中控臺上的所有按鍵


在確定駕駛員的坐姿時,其中有一項要求是:駕駛員在正常坐姿時,要能操控中控臺上的所有按鍵。這在汽車設計中也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手伸界面」。這不僅是為了方便駕駛員操作,更能保證行車時的安全。


圖片


要能適合不同身高的駕駛員


對于不同的駕駛員,坐墊長短、靠墊長短、靠墊寬度、頭枕位置等等這些都會帶來不同的駕駛感受。也因此,設計師們在設計座椅時需要考慮到駕駛員的不同身高,設計合理的調(diào)節(jié)范圍,盡量滿足多數(shù)人的需求。


圖片


易于控制油門、剎車踏板


說實話,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一點,但是對于設計師們來說,又是設計座椅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為了保證車上成員的安全,駕駛員在正常坐姿下必須保證能夠全力踩下剎車。這跟坐墊的高度、角度、踏板的角度等等都有關(guān)系,也是需要綜合考慮的。


圖片


確保舒適性的同時盡量減小靠背厚度


我們都知道,相對較厚的靠背,乘坐舒適感要更強。但是,為了保證車內(nèi)的乘坐空間,設計師們要確保滿足舒適性的要求下,盡可能減小靠背的厚度。而對于那些為了空間玩了命縮減靠背厚度不考慮舒適性的,試問你們是在耍流氓嗎?


圖片


后排靠背角度可調(diào)是良心設計


DS車型曾針對中國人的體型做過座椅方面的調(diào)整,因為最適合中國人體型的后排靠背角度是25-29度。這樣看來,如果后排座椅靠背可以調(diào)節(jié)角度的話,那真是良心設計了,既能又舒適的坐姿,又可以進行車內(nèi)空間的拓展。


圖片


屁股是最敏感的信息接收器?


如今一些車型上會有各種主被動安全配置,以DS 6為例,如果車輛在沒開啟轉(zhuǎn)向燈的時候偏離車道,座椅會震動提示駕駛員注意。其實相對于儀表盤上的指示燈或是聲音提示來說,利用座椅的震動將警示信息傳遞給駕駛者,是更加安全的設計,只不過成本會相對較高。


圖片


座椅、安全帶和氣囊通常是一個系統(tǒng)


由于座椅是重要的安全部件,因此設計師們在設計時往往要將座椅、安全帶和氣囊作為一個系統(tǒng)綜合考慮,這個系統(tǒng)叫做成員約束系統(tǒng)。聽上去雖然簡單,但實際上有N多試驗要做,否則不能通過國家的法規(guī)及碰撞測試要求。


圖片


頭枕主要是為了防止追尾時受傷


在日本有研究人員做過交通事故方面的調(diào)查,其中有30%的事故來自于追尾,而在追尾事故中,90%的人都會頸部受傷。這種傷害雖然不至于致死,可一旦頸部受傷,就需要比較長期的治療,并可能會有一系列的并發(fā)癥。而頭枕的設計,就是為了防止頸部在追尾時受到傷害。


圖片


頭枕設計最重要的測試——鞭打試驗


在頭枕的設計過程中要進行鞭打試驗,實際上就是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低速后碰情況。之所以叫做鞭打,是因為在巨大的沖擊力下,由于慣性,頭部會向后甩動,就像揮鞭子一樣。如果沒有對頭部的合理支撐,就會導致頸椎受力過大而折斷。

圖片


通過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汽車座椅的設計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個座椅也并不比汽車的外觀設計和內(nèi)飾設計簡單多少,甚至還要更加復雜。因為如今的座椅功能越來越多,像方向調(diào)節(jié)、氣囊、座椅按摩、加熱、通風、震動這些功能都要集成在一張座椅上,這對設計師來講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