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三維數(shù)模裝配間隙要求
最小間隙
指三維數(shù)模在裝配狀態(tài)下互相之間的最小空間距離。
極限狀態(tài)的最小距離
指實際裝車狀態(tài)下的運動件,在三維數(shù)模裝配狀態(tài)下做運動極限位置時與周圍固定零部件之間的最小空間距離。
要求
4.1.裝配間隙要求
4.1.1.動力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發(fā)動機總成 (含變速箱總成) |
發(fā)動機皮帶輪處與大梁的最小間隙 |
≥25 |
|
與水箱的最小間隙 |
≥35 |
排氣管前置式 |
||
≥20 |
排氣管后置式 |
|||
與副車架和轉向機的最小間隙 |
≥17 |
|||
與周圍固定的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5 |
|||
與發(fā)動機托架 |
≥25 |
|||
與滿載狀態(tài)時的離地面最小距離 |
≥120 |
|||
2 |
發(fā)動機懸置 |
與支架的固定螺栓經(jīng)向間隙 |
≥15 |
|
與周圍固定的零部件的最小間隙包括懸置支架 |
≥15 |
4.1.2.供油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油門踏板 |
與制動踏板和地板鼓包的最小間隙 |
詳見踏板總成運動校核標準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
2 |
油箱 |
油箱隔熱板與排氣管的最小間隙 |
≥60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3 |
油管 |
與排氣管的最小間隙 |
≥200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4 |
碳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5 |
燃油過濾器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4.1.3.進氣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空濾器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間隙 |
≥10 |
4.1.4.排氣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排氣管前段 |
與發(fā)動機油底殼的最小間隙 |
≥30 |
|
與副車架的最小間隙 |
≥30 |
|||
與轉向器的最小間隙 |
≥30 |
|||
氧傳感器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5 |
|||
2 |
排氣管后段 |
與油箱的隔熱板最小間隙 |
≥60 |
|
后消聲器周邊最小間隙 |
≥20 |
|||
3 |
排氣管總成 |
與其他零部件件的最小間隙 |
≥30 |
|
4.1.5.冷卻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散熱水箱 |
與空調冷凝器間隙 |
15~20 |
最好是15毫米 |
與發(fā)動機托架的最小間隙 |
≥10 |
|||
與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2 |
冷卻進出水管 |
與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3 |
膨脹水箱 |
與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4.1.6.離合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離合踏板 |
踩踏極限位置時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詳見踏板總成運動校核標準 |
|
與制動踏板的距離 |
||||
2 |
離合泵 |
與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3 |
離合控制油管 |
與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4.1.7.變速操縱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變速操縱機構 |
在最前極限位置時變速操縱球頭外表面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60 |
|
在最后極限位置時變速操縱球頭外表面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40 |
|||
2 |
變速操縱繩索 |
與排氣管的最小間隙 |
≥80 |
|
與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4.1.8.動力傳動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傳動軸 |
車輪下跳到極限位置時與副車架或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車輪上跳到極限位置時與大梁下表面或大梁上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L/3 |
L為限位塊的總長度,特殊情況另考慮 |
||
車輪上下跳動或左右轉向極限位置的運動過程中與周圍固定其他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20 |
4.1.9.懸架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懸架總成 |
詳見懸架運動校核標準 |
||
2 |
前車輪 |
上跳極限位置時與輪罩Z向的最小間隙 |
≥L/3 |
L為限位塊的總長度,特殊情況另考慮 |
上跳極限位置時與輪罩Y向的最小間隙 |
≥10 |
|||
左右轉動極限位置同時上下跳動極限位置時與輪罩的最小間隙 |
允許干涉5毫米 |
|||
3 |
后車輪 |
上跳極限位置時與輪罩的最小間隙 |
≥L/3 |
L為限位塊的總長度,特殊情況另考慮 |
上跳極限位置時與輪罩Y向的最小間隙 |
≥10 |
4.1.10.轉向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轉向機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 |
≥10 |
|
2 |
轉向動力管路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3 |
轉向液壺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4
|
轉向管柱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轉向運動校核標準 |
|
5 |
轉向拉桿 |
車輪上下跳動和左右轉動的過程中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轉向運動校核標準 |
4.1.11.制動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制動踏板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詳見踏板總成運動校核標準 |
|
2 |
制動管路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制動液壺 |
||||
3 |
制動真空助力泵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4 |
制動分泵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3 |
|
5 |
制動盤或鼓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6 |
駐車制動操縱桿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20 |
自然狀態(tài)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40 |
制動狀態(tài) |
4.2.車身附件及電器件裝配間隙要求
4.2.1.雨刮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刮水器電機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
2 |
刮水器連桿 |
運動過程中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0 |
|
3 |
刮水器雨刷 |
雨刷靜止狀態(tài)時與機艙蓋關閉狀態(tài)的最小間隙 |
≥10 |
|
雨刷靜止狀態(tài)時與機艙蓋開啟狀態(tài)的最小間隙 |
≥15 |
|||
4 |
后雨刮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4.2.2.燈具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燈具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
2 |
燈具后部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具體按燈具廠家提供的更換燈泡空間校核 |
|
4.2.3.安全帶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安全帶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4.2.4.后視鏡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外后視鏡 |
車門開啟最大角度時與車門的最小間隙 |
≥20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任意調整位置 |
||
2 |
內后視鏡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任意調整位置 |
4.2.5.座椅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座椅總成 |
座椅極限運動范圍內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10 |
4.2.6.洗滌夜壺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洗滌液壺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10 |
4.2.7.電器件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發(fā)動機ECU |
與排氣管的最小間隙 |
≥200 |
|
2 |
其他電器件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3 |
線束 |
與排氣管的最小間隙 |
≥80 |
4.2.8.空調系統(tǒng)裝配間隙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空調冷凝器 |
與散熱水箱的間隙 |
15~20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
2 |
蒸發(fā)器總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內部運動件另校核 |
3 |
空調管路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5 |
|
4 |
空調干燥罐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最小間隙 |
≥15 |
|
4.2.9 天窗
序號 |
名稱 |
內容 |
間隙值(mm) |
備注 |
1 |
天窗總成 |
與人體頭包線的最小距離 |
詳見人體座姿校核規(guī)范 |
|
與周圍固定零部件的間隙 |
≥5 |
|||
注:
以上是各個零部件在三維數(shù)模裝配狀態(tài)下的裝配間隙要求,裝配空間應另考慮。整車零部件的裝配空間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后確定其裝配空間,例如螺栓的拔插空間、套筒扳手的操作空間、零部件的裝配過程空間等等。
-
推動汽車行業(yè)轉型的引領者——面向未來的總裝NE
2024-12-03 -
總裝工藝成本優(yōu)化實踐案例
2024-08-05 -
如何提高螺栓連接的強度?
2024-07-30 -
案例分析:螺栓“跑丟了”!
2024-07-29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京采組合”創(chuàng)領變革 —— 一站式商
2025-09-16 17:53
-
旭化成發(fā)布新型傳感解決方案,無需攝
2025-09-16 15:53
-
電裝中國以創(chuàng)新助力“雙碳”目標 推
2025-09-12 15:42
-
汽車新零售又出黑馬,久車GO百城聚力
2025-09-12 15:25
-
思看科技走進浙大課堂,產(chǎn)教融合賦能
2025-09-11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