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的流線型汽車才是王道!

2018-03-30 09:14:56·  來源:中國汽研汽車風洞技術  作者:LOIS
 
流線型設計應用在汽車上應該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但過分地推崇或者使用這種表現手法或許并不是明智之舉,合理化的流線設計才是體現汽車廠商的功力所在,安心做好產品,將流線用到實處才是王道。
流線型設計應用在汽車上應該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但過分地推崇或者使用這種表現手法或許并不是明智之舉,合理化的流線設計才是體現汽車廠商的功力所在,安心做好產品,將流線用到實處才是王道。

合理化的流線型汽車才是王道!

汽車流線型設計始于二十世紀,并在三四十年代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縱然經歷了大半個世紀,流線型作為一種經典的造型語言仍然受到了大家的推崇。

現在只要提及汽車設計,廠家要是沒點流線元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部分廠家甚至還會標榜自己是流線設計的好手。

說到這,眼前仿佛浮現了這樣一幅場景——流線型汽車這位三好學生,昂首挺胸地站在眾人面前,歡心地接受著眾人的膜拜。

但懷特黑德告訴我們,分析顯而易見的事情需要非凡的思想,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流線型汽車真就是汽車界的三好學生嗎?



▼流線型的顛覆歷史

在流線型汽車大力發(fā)展之前,是箱型汽車的時代。

由于速度的提升,原始的馬車型汽車將乘客暴露在外的缺點已經不能忽視了,箱型汽車這種半包圍或者全包圍的方式避免了乘客受到飛石的危害,并提高了碰撞和行駛安全性,這種設計也迅速地受到用戶的接受和好評。



箱型汽車的出現使得汽車在銷量上有了大幅提高,隨著奢侈品變成日用品,“柴米油鹽”的考量就上來了,而高大的箱型汽車卻有著不可忽視的空氣阻力影響,耗油量和動力性能等都急需改進。

盡管人們試圖通過增加發(fā)動機功率來提升汽車速度,但效果并不理想,而流線型汽車則是轉換了思路,試圖通過對造型的改變來降低汽車行駛的空氣阻力。

從早期的“氣流”到頗具傳奇色彩的甲殼蟲汽車,流線型汽車在上世紀30~40年代間逐漸顛覆了箱型汽車的設計理念,并迎來了近二十年的黃金時代。



▼流線主義的反思

流線型設計的本意是通過流線設計使得流體在車體表面順利通過,獲得較高的流速,使壓力降低,同時這種相對迎風方向的小角度設計還可以減小壓力在速度方向上的分力,進而減小汽車運動時的阻力。

我們知道曲線制造無論從技術還是成本上來說都是要高于直線制造的,雖然隨著沖壓技術的發(fā)展,曲線制造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流線型的設計無疑會使成本增加。

當然了買賣之間并沒有絕對的浪費之說,但是我們用相同或者更低的成本去獲得更好的產品,同時這種理念還會進一步推動這個汽車業(yè)的發(fā)展,更是雙贏的選擇。

流線主義在汽車這件工具上應該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過分地推崇或者使用這種表現手法或許并不是明智之舉,合理化的流線設計才是體現汽車廠商的功力所在。

事實上,從現代汽車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思考已經在發(fā)生了。



▼流線型的空氣動力學弊端

雖然流線型汽車獲得了較好的低空氣阻力特性,但它還不能被稱為空氣動力學的完美體掌控者,這種造型的汽車在速度提升后,側風穩(wěn)定性會變差,這會對汽車高速行駛時的操控性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氣動力對操作穩(wěn)定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氣動側力和氣功升力的變化上,而氣動阻力主要影響的是汽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

這二者作為一個矛盾體而存在,流線型汽車由于對后者的追求,使得前者對汽車的影響變大,特別是在高速行駛中。



▼顛覆就不會再次發(fā)生嗎?

現在要說顛覆還不大可能,但改變確實已經在發(fā)生了,流線型汽車的黃金時代隨著船型、魚型、楔型汽車的出現逐漸結束了。

當然了,這些汽車造型都有著各自的突出點:船型合理中庸、魚型調和速度與安全、楔型對速度的不懈追求。

汽車造型單一化的歷史已經不復存在,現在已經是“多型鼎力”的時代了。

對于顛覆在哪里或者說是以何種方式發(fā)生,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這里我們不妨來大膽假設一下,雖然歷史告訴我們多變少、繁變簡是趨勢所在,就以智能手機為例,現在大屏手機占據了大部分手機市場,曾經火熱的按鍵和翻蓋手機等已經很難有生存之路了。



但是,汽車作為功能性與安全性并存的工具,筆者還是相信,汽車造型并不會有絕對的統(tǒng)一。

要說改變在哪里,應該就是這些定義會被模糊化,特別是隨著新時代造車理念的到來,電動化、新材質、新結構等等都會對汽車外型產生不同的需求,當然了這還沒有提及消費者日益變化的汽車口味。

▼總結

雖然時代在變,標準在變,需求在變,但流線型汽車優(yōu)美的外觀、較低的空氣阻力優(yōu)勢,與汽車制造與使用理念是吻合的,但這位三好學生還是要注意節(jié)制,過分的“炫耀”會使得流線型汽車制造理念的宗旨改變原有的味道。

虛心使人進步,汽車也是如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存活并進一步發(fā)展下去,安心地做產品,將流線用到實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