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加工技術在汽車車身大型覆蓋件中的應用
激光對材料的作用包括加熱、熔化、汽化、吹氧燃燒、氧化、光致壓力沖擊、分解、電離等,生產者可根據不同要求將工藝控制在不同的范圍內,得到不同加工效果。由于光束照射到物體的表面是局部的,因此對非照射部位影響極小,熱影響區(qū)小,加工件基本無變形,后續(xù)加工量小。作用材料時無機械力傳遞,因此其加工速度快、效率高、無振動、無噪聲。激光加工具有材料變性加工能力,是傳統(tǒng)機械加工方法所不具備的。激光切割材料時,可得到平整、狹窄、縫面極為光滑的切縫,切割尺寸精度很高;焊接材料時,可以使焊接組織細化,焊縫窄而深,接頭強度增強,兼用填充焊絲、送粉等技術,可得到優(yōu)異的焊接性能;熔敷材料時,可以得到材料基體和材料使用部分較高的結合強度,各部分最大限度發(fā)揮自身性能,方便地達到材料性能的組合,擴充零件性能,滿足使用要求;表面熱處理材料時,對奧氏體轉變的控制可以非常精確,表面硬度提高較大;材料打孔時,可以得到細而深的孔。激光可以對多種金屬、非金屬加工,特別是可以加工高硬度、高脆性、超薄、極軟及高熔點難加工材料。加工過程不受電磁干擾,可以在大氣中進行,可通過透明介質對密閉容器內的工件進行各種加工。激光束易于進行聚焦、發(fā)散、導向、掃描等空間控制變換,極易與數控系統(tǒng)配合對復雜工件進行加工,是一種極為靈活的加工方法,特別適合自動化加工??筛鶕庸ひ笃ヅ涔獍吆凸β拭芏龋⒖蛇M行選擇性加工。
由于激光加工為發(fā)展優(yōu)質、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方式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因此在發(fā)達國家迅速普及。板材成形、汽車制造、航空航天與船舶制造、機械冶金、電子工業(yè)、廣告制作、模具制造業(yè)已形成了切割、焊接、打孔、刻槽、劃片、成形、標記、熔敷、表面熱處理、非晶化、改性和摻雜等十幾種應用工藝種類。激光加工顯示出取代某些原有傳統(tǒng)處理技術的強大生命力。
汽車是由多種材料、大量零件組成的現(xiàn)代高級工業(yè)產品。其中很多材料及零件的制造都適合采用激光加工。激光技術在國外汽車生產廠中已采用較多,大量應用于汽車各總成零件、部件生產上,如發(fā)動機齒輪焊接、活塞環(huán)熔敷、樣車車身切割和焊接。
在這些可加工目標中,激光加工技術對車身結構制造尤其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車身的研究制造是很復雜的過程。車身結構是典型的薄板殼結構,由大量低合金高強度薄鋼板經沖壓、剪裁、整形制成覆蓋件,并經焊接裝配而成。為得到外形美觀、結構合理、使用性能良好的車身,要求汽車制造廠具有較高的設計、制造水平,同時也要求車身研究部門應具備較高的研究水平。目前,德國、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的著名汽車制造商如大眾、BMW、戴勒姆-奔馳、歐寶、日產、福特、通用、雷諾、沃爾沃等公司,均已采用了高功率激光用于轎車車身生產,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優(yōu)化了結構設計,其主要應用如下:
1 取代覆蓋件生產中的部分模具
傳統(tǒng)車身覆蓋件制造采用的模具沖壓工藝較為費時、費力、耗財。汽車覆蓋件是車身結構的主要零件。覆蓋件具有材料薄、形狀復雜、多為立體曲面、結構尺寸大以及表面質量高等特點。由于覆蓋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車身的質量,因此生產中對覆蓋件的表面質量、尺寸、剛性以及工藝性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覆蓋件的結構形式復雜(見圖1),在造型設計與構件制造上具有較大的難度。一個完整的覆蓋件制造以沖壓工藝為主,經過板材落料、拉深、整形、修邊、沖孔等工序才能完成,其中最主要的工具是各類模具。模具是影響覆蓋件加工質量及加工周期的關鍵因素。而模具制造正是覆蓋件制造的難點。車身制造用主要模具包括拉伸模、修邊模、沖孔模、翻邊模。每一模具都包括上下模座、工作部分零件、導向部件、定位零件、安全裝置、進出料裝置及壓邊圈、壓料芯等沖壓配件。模具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大型的車用模具甚至有上百個零件。其中一套模具的制造就需要較多的加工設備的配合,如型面加工用的3維或5維數控銑床、研配加工用的研配壓床、打磨用的手工打磨工具及研磨拋光機、測量用的3坐標劃線機、試沖用的調試設備。一個覆蓋件零件往往需要多套模具的配合與順序加工使用才能完成。復雜的工藝過程大大增加了操作難度。同時傳統(tǒng)模具制造基于經驗和技巧,與加工者個人操作技藝有很大關系,使得零件質量參差不齊。另外,模具制造周期長。如果采用手工繪圖設計、普通機械加工的方法,制造一套沖壓模具需要半年。即使采用CAD/CAM的方法,用計算機工作站設計、數控仿形銑加工,雖比一般傳統(tǒng)方法提高效率2~5倍,但也至少需要1~2個月在質量保證上,模具的質量靠試模的辦法進行,不合格的模具進行返修,這進一步加大了制造時間和人力、物力的耗費。有時試模所用的時間甚至比加工成形所用的時間還長??梢?,模具制造是消耗覆蓋件生產準備時間最多的環(huán)節(jié)。還有,模具制造費用較高。一副零件模具加工成本即達百萬元以上人民幣。以紅旗轎車為例,發(fā)動機罩外板修邊模的制作成本花費100萬元,發(fā)動機罩內板修邊沖孔模120萬元,左/右翼子板外板修邊沖孔模各80萬元共160萬元,左/右翼子板內板修邊模各80萬元共160萬元,左/右翼子板內板沖孔模各50萬元共100萬元,翼子板加強板修邊沖孔模共需80萬元,行李箱外板修邊模約100萬元,內板修邊沖孔模180萬元。整套模具高達1000萬元以上。而且隨著產品更新?lián)Q代或結構改進要求,需要不斷制作新的模具。同時,一套模具使用壽命有限,一般在萬次左右,使用報廢后要再制作模具。這些缺點都加重了車身制造的負擔。
圖1 汽車車身覆蓋件
采用激光加工技術取代模具后則完全避免了上述缺點。激光取代的部分模具主要是修邊模與沖孔模。激光加工過程首先通過3維示教編程或離線編程,依據覆蓋件的設計外形或實物外形生成加工軌跡。然后對平面試樣進行切割工藝試驗,獲得工藝參數。最后對覆蓋件實施一次性激光切割。采用激光切割方法,大大節(jié)約了生產時間。例如加工矩形平面開口,編程時間不到5s,切割時間不到0.5s;加工空間立體開口,編程時間不到10s,切割時間不到1s。同時,數控系統(tǒng)可以在不同加工部位間高速轉換,其延時雖比整體沖孔時間稍長,但每一次轉換均可小于0.5s,加工全部孔位的轉換時間不超過幾十秒。這比起沖孔模制造時間,的確大大縮短了。以前的設計耗時,現(xiàn)在完全表現(xiàn)為激光切割的編程耗時。而編制切割程序,不論是離線編程,還是示教編程,大部分規(guī)則形狀加工任務在1h以內即可完成;復雜軌跡空間曲線,也僅需1~2d。另外,激光加工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柔性。覆蓋件上不同部位的孔,如果沖壓方向不同,則需要設計不同的沖孔模,而對激光加工而言,激光系統(tǒng)配備柔性加工機,可以按照生成的軌跡任意調整加工方向。另外,采用激光加工系統(tǒng)也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激光加工技術的整個成本主要是在初期投資配備的激光加工系統(tǒng)上,一般約100~200萬元。而平時的加工消耗則主要是水、電、氣等價格低廉的物資。激光加工系統(tǒng)工作壽命較長,平均使用壽命在20年左右。薄板激光切割的切縫寬度可小于0.1mm,而數控定位精度小于0.01mm,在對車身零件加工孔時,尺寸精度可以直接滿足裝配其他附件要求。激光加工技術和傳統(tǒng)工藝的比較見表1。
激光加工是激光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被譽為“21世紀的萬能加工工具”、“未來制造系統(tǒng)的共同加工手段”。激光加工的出現(xiàn),為傳統(tǒng)制造業(yè)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激光對材料的作用包括加熱、熔化、汽化、吹氧燃燒、氧化、光致壓力沖擊、分解、電離等,生產者可根據不同要求將工藝控制在不同的范圍內,得到不同加工效果。由于光束照射到物體的表面是局部的,因此對非照射部位影響極小,熱影響區(qū)小,加工件基本無變形,后續(xù)加工量小。作用材料時無機械力傳遞,因此其加工速度快、效率高、無振動、無噪聲。激光加工具有材料變性加工能力,是傳統(tǒng)機械加工方法所不具備的。激光切割材料時,可得到平整、狹窄、縫面極為光滑的切縫,切割尺寸精度很高;焊接材料時,可以使焊接組織細化,焊縫窄而深,接頭強度增強,兼用填充焊絲、送粉等技術,可得到優(yōu)異的焊接性能;熔敷材料時,可以得到材料基體和材料使用部分較高的結合強度,各部分最大限度發(fā)揮自身性能,方便地達到材料性能的組合,擴充零件性能,滿足使用要求;表面熱處理材料時,對奧氏體轉變的控制可以非常精確,表面硬度提高較大;材料打孔時,可以得到細而深的孔。激光可以對多種金屬、非金屬加工,特別是可以加工高硬度、高脆性、超薄、極軟及高熔點難加工材料。加工過程不受電磁干擾,可以在大氣中進行,可通過透明介質對密閉容器內的工件進行各種加工。激光束易于進行聚焦、發(fā)散、導向、掃描等空間控制變換,極易與數控系統(tǒng)配合對復雜工件進行加工,是一種極為靈活的加工方法,特別適合自動化加工??筛鶕庸ひ笃ヅ涔獍吆凸β拭芏?,并可進行選擇性加工。
由于激光加工為發(fā)展優(yōu)質、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方式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因此在發(fā)達國家迅速普及。板材成形、汽車制造、航空航天與船舶制造、機械冶金、電子工業(yè)、廣告制作、模具制造業(yè)已形成了切割、焊接、打孔、刻槽、劃片、成形、標記、熔敷、表面熱處理、非晶化、改性和摻雜等十幾種應用工藝種類。激光加工顯示出取代某些原有傳統(tǒng)處理技術的強大生命力。
汽車是由多種材料、大量零件組成的現(xiàn)代高級工業(yè)產品。其中很多材料及零件的制造都適合采用激光加工。激光技術在國外汽車生產廠中已采用較多,大量應用于汽車各總成零件、部件生產上,如發(fā)動機齒輪焊接、活塞環(huán)熔敷、樣車車身切割和焊接。
在這些可加工目標中,激光加工技術對車身結構制造尤其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車身的研究制造是很復雜的過程。車身結構是典型的薄板殼結構,由大量低合金高強度薄鋼板經沖壓、剪裁、整形制成覆蓋件,并經焊接裝配而成。為得到外形美觀、結構合理、使用性能良好的車身,要求汽車制造廠具有較高的設計、制造水平,同時也要求車身研究部門應具備較高的研究水平。目前,德國、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的著名汽車制造商如大眾、BMW、戴勒姆-奔馳、歐寶、日產、福特、通用、雷諾、沃爾沃等公司,均已采用了高功率激光用于轎車車身生產,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優(yōu)化了結構設計,其主要應用如下:
1 取代覆蓋件生產中的部分模具
傳統(tǒng)車身覆蓋件制造采用的模具沖壓工藝較為費時、費力、耗財。汽車覆蓋件是車身結構的主要零件。覆蓋件具有材料薄、形狀復雜、多為立體曲面、結構尺寸大以及表面質量高等特點。由于覆蓋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車身的質量,因此生產中對覆蓋件的表面質量、尺寸、剛性以及工藝性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覆蓋件的結構形式復雜(見圖1),在造型設計與構件制造上具有較大的難度。一個完整的覆蓋件制造以沖壓工藝為主,經過板材落料、拉深、整形、修邊、沖孔等工序才能完成,其中最主要的工具是各類模具。模具是影響覆蓋件加工質量及加工周期的關鍵因素。而模具制造正是覆蓋件制造的難點。車身制造用主要模具包括拉伸模、修邊模、沖孔模、翻邊模。每一模具都包括上下模座、工作部分零件、導向部件、定位零件、安全裝置、進出料裝置及壓邊圈、壓料芯等沖壓配件。模具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大型的車用模具甚至有上百個零件。其中一套模具的制造就需要較多的加工設備的配合,如型面加工用的3維或5維數控銑床、研配加工用的研配壓床、打磨用的手工打磨工具及研磨拋光機、測量用的3坐標劃線機、試沖用的調試設備。一個覆蓋件零件往往需要多套模具的配合與順序加工使用才能完成。復雜的工藝過程大大增加了操作難度。同時傳統(tǒng)模具制造基于經驗和技巧,與加工者個人操作技藝有很大關系,使得零件質量參差不齊。另外,模具制造周期長。如果采用手工繪圖設計、普通機械加工的方法,制造一套沖壓模具需要半年。即使采用CAD/CAM的方法,用計算機工作站設計、數控仿形銑加工,雖比一般傳統(tǒng)方法提高效率2~5倍,但也至少需要1~2個月在質量保證上,模具的質量靠試模的辦法進行,不合格的模具進行返修,這進一步加大了制造時間和人力、物力的耗費。有時試模所用的時間甚至比加工成形所用的時間還長。可見,模具制造是消耗覆蓋件生產準備時間最多的環(huán)節(jié)。還有,模具制造費用較高。一副零件模具加工成本即達百萬元以上人民幣。以紅旗轎車為例,發(fā)動機罩外板修邊模的制作成本花費100萬元,發(fā)動機罩內板修邊沖孔模120萬元,左/右翼子板外板修邊沖孔模各80萬元共160萬元,左/右翼子板內板修邊模各80萬元共160萬元,左/右翼子板內板沖孔模各50萬元共100萬元,翼子板加強板修邊沖孔模共需80萬元,行李箱外板修邊模約100萬元,內板修邊沖孔模180萬元。整套模具高達1000萬元以上。而且隨著產品更新?lián)Q代或結構改進要求,需要不斷制作新的模具。同時,一套模具使用壽命有限,一般在萬次左右,使用報廢后要再制作模具。這些缺點都加重了車身制造的負擔。
圖1 汽車車身覆蓋件
采用激光加工技術取代模具后則完全避免了上述缺點。激光取代的部分模具主要是修邊模與沖孔模。激光加工過程首先通過3維示教編程或離線編程,依據覆蓋件的設計外形或實物外形生成加工軌跡。然后對平面試樣進行切割工藝試驗,獲得工藝參數。最后對覆蓋件實施一次性激光切割。采用激光切割方法,大大節(jié)約了生產時間。例如加工矩形平面開口,編程時間不到5s,切割時間不到0.5s;加工空間立體開口,編程時間不到10s,切割時間不到1s。同時,數控系統(tǒng)可以在不同加工部位間高速轉換,其延時雖比整體沖孔時間稍長,但每一次轉換均可小于0.5s,加工全部孔位的轉換時間不超過幾十秒。這比起沖孔模制造時間,的確大大縮短了。以前的設計耗時,現(xiàn)在完全表現(xiàn)為激光切割的編程耗時。而編制切割程序,不論是離線編程,還是示教編程,大部分規(guī)則形狀加工任務在1h以內即可完成;復雜軌跡空間曲線,也僅需1~2d。另外,激光加工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柔性。覆蓋件上不同部位的孔,如果沖壓方向不同,則需要設計不同的沖孔模,而對激光加工而言,激光系統(tǒng)配備柔性加工機,可以按照生成的軌跡任意調整加工方向。另外,采用激光加工系統(tǒng)也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激光加工技術的整個成本主要是在初期投資配備的激光加工系統(tǒng)上,一般約100~200萬元。而平時的加工消耗則主要是水、電、氣等價格低廉的物資。激光加工系統(tǒng)工作壽命較長,平均使用壽命在20年左右。薄板激光切割的切縫寬度可小于0.1mm,而數控定位精度小于0.01mm,在對車身零件加工孔時,尺寸精度可以直接滿足裝配其他附件要求。激光加工技術和傳統(tǒng)工藝的比較見表1。
-
比亞迪叉車:「碳」索未來,獻「鋰」明天
2025-06-25 -
創(chuàng)新引領 躍啟新篇 | 比亞迪叉車經營性租賃發(fā)布
2025-06-23 -
比亞迪叉車吸引我的地方是...
2025-05-08 -
“鋰”想萬家——比亞迪叉車在家電行業(yè)“大放異
2025-04-28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跨越速運憑什么“圈粉”萬千客戶?“
2025-07-01 14:42
-
數智破局啟新篇?生態(tài)共生再啟程 —
2025-06-27 20:13
-
助力汽車零部件產線智能化升級,西門
2025-06-27 13:59
-
BBA集體轉向!放棄全面電動化
2025-06-26 17:32
-
比換柜省錢,比自研省心,西門子Xcel
2025-06-25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