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取得汽車座椅專利,座椅側翼功能多樣性得到提升

2024-06-12 08:59:59·  來源:起點研究院
 

天眼查知識產(chǎn)權信息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取得一項名為“一種坐墊、汽車座椅及汽車”的新型專利,專利摘要顯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坐墊、汽車座椅及汽車,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坐墊包括坐墊本體、坐墊側翼和鉸接組件,所述鉸接組件包括固定臂和活動臂,所述固定臂安裝于所述坐墊本體上,所述活動臂安裝于所述坐墊側翼上,所述活動臂的一端與所述固定臂鉸接,以使所述活動臂用于相對所述固定臂向上擺動或向下擺動。可以通過使活動臂從初始位置向上擺動,以帶動該坐墊側翼處于例如翻轉(zhuǎn)85°后的位姿,經(jīng)過翻轉(zhuǎn)后的坐墊側翼的高度可以變得更高,進而可以供躺下的后排乘員枕靠,也可以當做扶手供后排乘員使用,提高了該坐墊側翼功能的多樣性。


圖片

   

汽車坐墊側翼通常指的是坐墊的兩側部分,其通常比坐墊供乘員乘坐的的部分略高一點,能夠用于支撐和固定乘客的身體,具體指用于從側面護住乘員的臀部,防止汽車轉(zhuǎn)彎時臀部發(fā)生橫移而撞擊到車門,同時由于坐墊側翼僅僅比坐墊其他部分高出一點,在整個視角下也可以顯得整個坐墊比較寬敞。但是,目前坐墊側壁也僅僅是起到一定的護臀作用,功能性單一,當汽車直線行駛時,坐墊側翼純屬擺設,而且由于坐墊側翼比坐墊其他部分高出一點,乘員為了保證坐姿的舒適性,也不會坐在坐墊側翼上,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圖片

圖片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坐墊,包括坐墊本體1、坐墊側翼2和鉸接組件,所述鉸接組件包括固定臂31和活動臂32,所述固定臂31安裝于所述坐墊本體1上,所述活動臂32安裝于所述坐墊側翼2上,所述活動臂32的一端與所述固定臂31鉸接,以使所述活動臂32用于相對所述固定臂31向上擺動或向下擺動。

  

該坐墊側翼2與坐墊本體1通過鉸接組件連接,具體而言,鉸接組件的固定臂31設置于坐墊本體1上,鉸接組件的活動臂32則設置于坐墊側翼2上,且活動臂32的一端與固定臂31鉸接,進而活動臂32能夠相對固定臂31向上擺動或向下擺動。當僅需要使該坐墊側翼2如傳統(tǒng)的坐墊側翼一樣時,可以使活動臂32向下擺動至初始位置,以帶動該坐墊側翼2此時的位姿與傳統(tǒng)的坐墊側翼一樣(如圖1所示)。


此外,還可以通過使活動臂32從初始位置向上擺動,以帶動該坐墊側翼2處于例如翻轉(zhuǎn)85°后的位姿(如圖2所示),經(jīng)過翻轉(zhuǎn)后的坐墊側翼2的高度可以變得更高,進而可以供躺下的后排乘員枕靠(此時坐墊側翼2相當于頭枕、枕頭),也可以當做扶手供后排乘員使用(此時的坐墊側翼2類似于家庭沙發(fā)兩側的扶手),提高了該坐墊側翼2功能的多樣性。

  

而且,在某些特殊路況時,例如在連續(xù)急轉(zhuǎn)彎路段時,由于傳統(tǒng)的坐墊側翼的頂部高度僅僅比坐墊本體1的高度略高一點,這種特殊路況下,傳統(tǒng)的坐墊側翼對后排成員的臀部的側面支撐作用可能會失效。這時,也可以通過使活動臂32向上擺動,以帶動該坐墊側翼2處于例如翻轉(zhuǎn)85°的位姿,該位姿下的坐墊側翼2對后排乘員臀部的側面支撐效果更好。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活動臂32與坐墊側翼2是相對固定狀態(tài),需要使活動臂32擺動時,乘員可以將力直接作用于活動臂32,也可以將力作用于坐墊側翼2上。 其中,活動臂32的初始位置可以是與固定臂31的夾角呈180°的位置,同時此時的坐墊側翼2的位姿就是傳統(tǒng)坐墊側翼的位姿。這里,活動臂32與固定臂31的鉸接關系,可以是阻尼式鉸接關系,即,當需要使活動臂32擺動時,需要使用較大的力才能使之運動。

圖片

圖片


參見3?4,可選地,所述固定臂31上分別設置有角度定位結構和調(diào)節(jié)件,所述活動臂32上分別設置有角度配合結構和復位結構,所述角度定位結構用于與所述角度配合結構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活動臂32向下擺動,所述復位結構用于通過所述調(diào)節(jié)件,以驅(qū)動所述角度定位結構與所述角度配合結構分離。


無論活動臂32與固定臂31的鉸接關系是否是阻尼式鉸接關系,固定臂31上也分別設置有角度定位結構和調(diào)節(jié)件,活動臂32上則分別設置有角度配合結構和復位結構。其中,在角度定位結構與角度配合結構定位配合時,角度定位結構只能阻止活動臂32向下擺動,而不會阻止活動臂32向上擺動,所以活動臂32可以從初始位置向上擺動并在一定角度范圍中的某一個角度停止,進而使得坐墊側翼2可以向上翻轉(zhuǎn)并停止在對應的角度位置,可以使坐墊側翼2通過向上翻轉(zhuǎn)不同的角度以具有不同的高度,滿足不同乘員對坐墊側翼2不同高度的需求。

  

 當需要使該坐墊本體1恢復到傳統(tǒng)坐墊側翼的位姿時,也就是當需要使活動臂32恢復至初始位置時,可以通過復位結構以使角度定位結構與角度配合結構分離,進而使角度定位結構不再限制活動臂32向下擺動,然后就可以使活動臂32向下擺動至初始位置,活動臂32擺動至初始位置后,可再通過復位結構驅(qū)動角度定位結構與角度配合結構定位配合。

  

可選地,當所述活動臂32由初始位置向上擺動至與所述固定臂31呈設定夾角時,所述復位結構驅(qū)動所述調(diào)節(jié)件處于設定位置,以使所述角度定位結構與所述角度配合結構分離,當所述活動臂32向下擺動至所述初始位置時,所述復位結構驅(qū)動所述調(diào)節(jié)件復位,以使所述角度定位結構與所述角度配合結構定位配合。

  

活動臂32向上擺動至設定夾角時,例如擺動至90°時,活動臂32上的復位結構會驅(qū)使調(diào)節(jié)件處于設定位置,進而處于設定位置的調(diào)節(jié)件將固定臂31上的角度定位結構與活動臂32上的角度配合結構分離,此時,則可以將活動臂32向下擺動至初始位置,而且,當活動臂32向下擺動至初始位置時,活動臂32上的復位結構會反向驅(qū)使調(diào)節(jié)件從設定位置復位,調(diào)節(jié)件從設定位置復位后,角度定位結構再次與角度配合結構定位配合。

  

參見圖3?4,可選地,所述固定臂31包括固定臂本體311和鉸接軸313,所述鉸接軸313設置于所述固定臂本體311上,所述角度配合結構為設置于所述活動臂32一端的棘輪33,所述棘輪33的軸心套設于所述鉸接軸313,所述角度定位結構包括彈性件(圖中未顯示)和活動設置于所述固定臂本體311上的棘爪34,所述彈性件用于驅(qū)動所述棘爪34與所述棘輪33配合。

  

角度配合結構為設置于活動臂32一端的棘輪33,且棘輪33的軸心套設于鉸接軸313,角度定位結構包括彈性件和活動設置于固定臂本體311上的棘爪34。這里,彈性件使用給予棘爪34向著與棘輪33相配合的方向轉(zhuǎn)動。如圖3所示,此時活動臂32處于初始位置,棘爪34在彈性件的作用下與棘輪33配合,此時,活動臂32只能向上擺動,并且通過棘輪33的不同的齒槽與棘爪34的配合,可以使活動臂32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向上擺動并不會向下擺動。

  

參見圖3?4,可選地,所述調(diào)節(jié)件為調(diào)節(jié)輪4,所述調(diào)節(jié)輪4套設于所述鉸接軸313上,所述調(diào)節(jié)輪4包括輪本體41和凸出設置于所述輪本體41上的弧形凸緣42,所述弧形凸緣42的半徑大于所述棘輪33的半徑,所述輪本體41未設置所述弧形凸緣42的部分的半徑小于所述棘輪33的半徑,所述復位結構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活動臂32上的第一撥動件321和第二撥動件322,當所述活動臂32向上擺動至所述設定夾角時,所述第一撥動件321撥動弧形凸緣42旋轉(zhuǎn)至所述設定位置,以使所述弧形凸緣42與所述棘爪34遠離其轉(zhuǎn)動軸線的一端相抵,當所述活動臂32向下擺動至所述初始位置時,所述第二撥動件322撥動所述弧形凸緣42復位。


 當活動臂32從初始位置向上擺動至接近圖4所示的設定角度時,此時活動臂帶動坐墊側翼2可以處于向上翻轉(zhuǎn)例如85°的位置?;顒颖?2繼續(xù)擺動至如圖4所示的設定夾角(例如90°)時,活動臂32上的第一撥動件321會驅(qū)動弧形凸緣42轉(zhuǎn)動至設定位置,此時弧形凸緣42驅(qū)使棘爪34與棘輪33分離,而且此時弧形凸緣42的周側面與棘爪34遠離其轉(zhuǎn)動軸線的一端接觸,由于弧形凸緣的半徑大于棘輪33的半徑,因此,棘輪33無法與棘爪34接觸卡合,進而此時,活動臂32可相對于固定臂向下擺動至所述初始位置??梢岳斫獾氖?,當活動臂32擺動至初始位置時,活動臂32上的第二撥動件322會瞬間撞擊調(diào)節(jié)輪4的弧形凸緣42,進而使弧形凸緣42從設定位置復位,所述弧形凸緣42轉(zhuǎn)動復位后不再與棘爪34遠離其轉(zhuǎn)動軸線的一端相抵,而是調(diào)節(jié)輪4未設置弧形凸緣42的部分朝向棘爪34,且由于調(diào)節(jié)輪4該部分的半徑小于棘輪33的半徑,即棘輪33的齒部伸出調(diào)節(jié)輪4的該部分,進而在彈性件的作用下,棘爪34再次與棘輪33相配合。

  

其中,弧形凸緣42的半徑,也就是調(diào)節(jié)輪4設置有弧形凸緣42的部分的半徑。其中,棘爪34可通過輪軸341轉(zhuǎn)動連接于固定臂31上,彈性件可以扭簧,該扭簧套設于輪軸上,用于驅(qū)動棘爪34向著與棘輪33嚙合的方向旋轉(zhuǎn)。前述弧形凸緣42的復位,指的是弧形凸緣42從圖4所示的設定位置順時針旋轉(zhuǎn)一定的角度,以使棘爪34在彈性件的作用下,棘爪34遠離其轉(zhuǎn)動軸線的一端沿著弧形凸緣42的周側面移動直至與弧形凸緣42的周側面分離?;⌒瓮咕?2的復位是靠向下擺動活動臂32時,第二撥動件322撞擊弧形凸緣42而導致。


具體地,棘爪34遠離其轉(zhuǎn)動軸線的一端到其轉(zhuǎn)動軸線的距離與所述弧形凸緣42的半徑之和大于所述棘爪34的轉(zhuǎn)動軸線到所述鉸接軸313的軸線的距離。其中,棘輪33、第一撥動件321、第二撥動件322和活動臂32可以是一體式結構,結構強度更高,耐久性更好。


圖片


參見圖5,所述固定臂本體311的一端凸出設置有兩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耳板312,所述鉸接軸313的兩端對應安裝于兩個所述第一耳板312,所述棘輪33套設于位于兩個第一耳板312之間的所述鉸接軸313處,所述棘爪34位于兩個所述第一耳板312之間。可以使得該鉸接組件具有更高的耐久性。


參見圖5,所述棘輪33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棘輪33分別設置于所述活動臂32的一端,且兩個所述棘輪33間隔設置,兩個所述棘輪33用于與同一個所述棘爪34配合,所述調(diào)節(jié)件位于兩個所述棘輪33之間。


這里,通過第一棘爪34與兩個棘輪33同時定位配合,可以減輕單個棘輪33的受力情況,防止棘輪33的齒因受力過大而影響壽命。


圖片

圖片


參見圖1?2,所述坐墊本體1包括坐墊主體12和坐墊骨架11,所述坐墊本體1設置于所述坐墊骨架11上,所述固定臂31安裝于所述坐墊骨架11上。


這里,坐墊本體1通常包括坐墊主體12和坐墊骨架11,坐墊主體12安裝于坐墊骨架11上,坐墊主體12可以通過卡扣卡接于坐墊骨架11上。坐墊骨架11上還可以設置有骨架板,固定臂31可以安裝于該骨架板上。其中,坐墊骨架11可以與每個坐墊側翼2之間均通過兩個鉸接組件連接,兩個鉸接組件沿前后方向分布,保證坐墊側翼2前后受力平衡。




發(fā)明人:姜永 羅來杰 任潤國,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